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论述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和发展要求作出的一个新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推进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决定着发展的成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论英雄,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要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加快绿色转型,是对我国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将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全方位、革命性影响。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的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积极实行节能环保政策,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中一个标志性举措就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习强调:“不管有多么艰难,都不可犹豫、不能退缩,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仍未到来,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短板明显,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要解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J9九游会 AG九游会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我国生态本底脆弱,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新生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期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要坚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习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狠抓全社会节能减排,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产业结构持续升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效水平稳步提升、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成效明显、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提升。
党的二十大对“双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要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